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:“动态清零”是特定时期的防疫对策,不会永远不变
导读
“抗疫斗争”上半场我们成果斐然,但这并不代表下半场可以掉以轻心。
2月28日,中疾控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长文,题为《相同的科学共识,不同的应对策略——解析“与病毒共存”与“动态清零”两种对策》,就现如今中西方截然不同的疫情防控政策展开了深入分析。
曾光表示,最近国内有人误把西方国家“与病毒共存”对策当做尺子来衡量中国,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评论和焦虑。因此有必要理清两种不同对策的来龙去脉,解析两者之间的异同,以正视听。
奥密克戎袭来,“动态清零”政策过时了?
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,各个国家选择的应对措施成为饱受关注的热点话题。目前基本分为两大阵营,即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代表的“与病毒共存”和以中国为代表的“动态清零”。
两种对策反差如此巨大,自然引发了不少争议。从目前的防疫成果来看,“清零派”完胜。尽管“动态清零”政策会消耗大量资源,但避免了数百万量级的感染和死亡。除此之外,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,中国是唯一GDP正向增长的国家,为稳定全球经济做出了贡献。
在“抗疫斗争”的上半场,中国实施的“动态清零”政策取得了压倒性胜利。不过随着奥密克戎登场,其极强的传播性导致防控难度明显加大,“抗疫斗争”正式迈入2.0时代,下半场已经拉开了帷幕,我们要不要选择新的“打法”?
1月19日,著名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发表了一篇文章,名为 COVID-19 will continue but the end of the pandemic is near ,直译过来就是“新冠会持续,但是大流行即将结束”。
作者认为今年3月将成为新冠全球大流行结束的关键点,但奉行清零政策的中国无法建立起“免疫屏障”,或将身陷第二波大流行中。
这一说法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,部分网友甚至陷入了恐慌。
曾光针对这个问题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表示“动态清零”是我国在特定的时期内选择的防疫对策,不会永远不变。当前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实施与病毒共存,对我国风险很大,不宜盲目跟风,并提出了三点原因:
人类对新冠病毒演变的规律尚不完全清楚,既往大约4至6个月出现一个强大的变异株,在奥密克戎之后出现新的变异株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。即使奥密克戎变异株自身也在演变,传播力更强的BA2株已经出现了,对儿童侵袭力明确加大,对其危害性尚待进一步评估。
我国人群自然感染率比西方国家低千百倍,是完全靠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。自然感染率低,就需要以加强疫苗接种来补充。例如,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,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率还明显偏低,序贯免疫接种也需要加紧推广。这些都是我国免疫屏障的短板。
我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因长期防疫新冠不利,而面临的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。可以站在高地上静观其变,不必匆忙行事。完全没有必要在全球疫情的高峰期打开国门,也不宜于冬末春初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季节放宽防控措施。
曾光在文中写道:“西方国家率先迈出了与病毒共存的实践探索步伐,风险很大,勇气可嘉。我们当以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去观察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,以为我用。我们乐见其探索的成功。”
简而言之,让西方国家先“试错”,我们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即可。
香港疫情陡然恶化,彻底打开国门或为时尚早
截至今日零时,香港新增55353例确诊病例,再创疫情以来单日新高。
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刘家献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,现时公立医院隔离病床使用率已达92%,逼近医管局隔离病床使用率的上限。此次疫情中,11家医院出现院内传播新个案,58名病人和28名医护感染。
香港大学医学院团队团队预料,若再不采取大规模防疫措施,第五波疫情将继续肆虐,估计高峰有约62.5万人受感染,近190万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。
为何在短时间内香港疫情突然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?此前曾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过自己的看法:香港此前在防疫问题上其实一直做的还不错,所推行的清零政策与内地趋近。但奥密克戎席卷全球后,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必然会受到波及,香港所构筑的防线可能可以防住其他毒株,可在奥密克戎面前有些捉襟见肘。
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,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对于严格防控不满的声音,香港疫情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彻底打开国门或许还为时尚早。正如前文所述,“抗疫斗争”上半场我们成果斐然,但这并不代表下半场可以掉以轻心。
2019年底—2022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横跨了四个年头。
希望人类早日战胜它。
精彩回顾
➤ 今天“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”正式施行,为什么医生和患者都有点紧张?
➤ 每逢佳节胖三斤!春节过后,坚持不吃晚饭,一个月后可能会有什么结果?
☟戳这里,更有料!